如何正确处理弹奏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关系
这是一个听上去很容易回答,却不容易去做的问题。弹奏技术是工具,是手段,是为表现音乐服务的。有好的技术,就得心应手,便于表现音乐。但有了好的技术,却不一定能表现好音乐。反之.有的人乐感很好,对音乐有些想法,但缺乏技术手段。结果还是表现不了音乐。所以看来两者都不能偏颇,我们作为老师必须考虑如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
学院派的钢琴教学已形成一种模式,把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不同的教材分成四大类:1技术训练(包括音阶、琶音和练习曲):2复调训练;3大型乐曲(不同时代风格的奏鸣曲、协奏曲):4 小型乐曲 认为通过这样的教材就可以培养较全面的钢琴演奏技能。包括技术和音乐表现其实,教材同样重要。但关键在于如何选则教材和如何教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首先要看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什么人,他们学钢琴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应该在几年内完成学业,他们有多少练琴时间等等 。因此,不同的对象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我们音乐学院的钢琴主科学生与副科学生就有区别,教作曲系钢琴副科和声乐系的钢琴副科也肯区别,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应该有区别。
也就是说,首先应该搞清楚培养目标,然后选择相应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我在音乐学院教钢琴时,学生都是从小学起的。各方面已打好一定的基础我的任务应该是帮学生扩充曲目和提高音乐修养。遗憾的是,常常由于基础没有打好,还要给他们做 一些打补丁的工作。而音乐学院附中阶段应该更重视打基础问题。可是由于孩了们在附中阶段都爱弹大作品,几乎把钢琴文献中最难的曲了都学了,表面看上去很了不起。其实遗憾的是,他们的基础中有很多漏洞,所以虽然技术上去了,但对音乐的理解方而没有跟上,到了大学毛病就暴露了。师范学院的钢琴教学就比较难。学生的程度不齐,年龄差距大,基础差,学制短,又要出活,在短时间内培养工作能力,真是不容易在这里我只能讲有关钢琴教学的共性。题但这与培养对象也是分不开的。
例如.对初学者我们会要求他每天必须练一点基本训练,很多学生不爱练,大学生又说没有那么多时间。那么音阶、琶音究竟要不要练习?我认为一定要练。所有学生都应该练因为这是最捷径的打基础的教材。既能练手指技术,又能熟悉键盘上各个大小调。为键盘和声、即音阶可带着不同的课题:1找科学的弹奏方法.注意声音和放松叫翘:2练手指力量的均匀.特别在转指的时候:3练手指的灵活性和速度;4练力度控制;练触键、连奏、断奏等。对初学者来讲.首先是熟悉键盘。慢练,放松。这对各种类型的学生都适用。我们的学生弹音阶就只知道弹快和响.用高抬指敲琴键,不顾声音有多难听.把耳朵都练坏了。他们认为练音阶就是机械劳动,这是错误的,练音阶也要肯音乐。习惯像机器样地练音阶的人.以后到了乐曲中也会弹得像机器一样,这是常见的现象。
怎样对待练习曲?我们一般让学生掸许多练习曲,认为通过练习曲能训练技术。但在国外也有老师很少用练习曲他们喜欢通过一定技术性乐曲来训练技术,认为结合音乐来练技术更直接。这种做法要求老师非常熟悉钢琴文献.善于找到不同程度、各种技术课题和不同性质的乐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我认为在初级阶段多用一些练习曲,如午尔尼849、299。克拉莫等还是很有用的,过了中级阶段不必弹那么多练习曲了,应该多弹些各种各样的乐曲.从中提高技术,学会技术在乐曲中的运用。
练习曲也应该弹成乐曲,而不是纯技术的练习。对一些深程度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一些乐曲片段练八度和双音。这在李斯特的作品中有很多,没有必要专门练习八度练习曲。但肖邦和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的练习曲不同,他们本身就是搞难度的技巧的乐曲,需要长期磨练,技术和音乐并进,到完全表现音乐为止。
复调训练对学钢琴者确实是必不可缺的内容,因为钢琴本身就是一种多声的乐器。这是钢琴的优越性,同时也是它的艰巨性。但是既然要学复调,就必须认真地学会弹多声部,不能走过场。哪怕学一条二部或三部的创意曲,也应把声部控制好,要真正有所收获才有用,否则弹多少条都没有用。
大型作品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对音乐的理解和组织上,需要有很好的结构感,深入地去领会作曲家的意图和作品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的学生弹贝多芬奏鸣曲就是热情”、黎明”.他们读谱都没有读正确,能理解这些名著的内涵吗?他们丧现得出来吗?贝多芬创作了32首奏鸣曲.他们学过几首?对贝多芬的风格肯多少了解?为什么一定要选这些大作呢?现在要不弹些大的、难的曲子就得不了高分。可是打分的人不都是我们的老师吗?难道我们的老师们听音乐就是以“大”和‘难”为标准的吗?难道我们没有音乐标准了吗?真是太悲哀了!我们的老师们除了教技术以外,一定要教音乐,让学生懂得音乐的分句,音乐的语气和音乐的结构和作曲家的意图以及风格等等。
总之,教钢琴的目的,是教音乐,而不是手指体操。最难受的是听学生弹他们完全不懂的曲子,只有音符,没有音乐表现。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初级教学中太多见了。怎么办?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的观念:我们做的是打基础的工作。把基础打好,从一开始就要抓好,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拔程度,不要贪多嚼不烂。每学一条教材都要有所收获,不但技术方面提高一点,音乐方面也要明白一点。要给学生力所能及的教材,使他真正能做好。不要给他吃力不讨好的教材,费了半天劲还是弹不好,既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和信心,还 影响了他学琴的兴趣。
中小型乐曲是性质多样的,各种风格都有,特别训练人的乐感和音乐表现力。但就是这方面的训练常常被忽略。由于追求大和难,只要手指技术,看不起小曲,造成我们的学生缺乏音乐表现力。孩子们练习曲弹得多,乐曲弹得少。结果是少走了一个学琴道路上的重要台阶。音乐是一种语言,用声音表现的语言,它有自己的规律和文法。我们学习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表现出来的西方音乐艺术,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和表现一些作品,需要我们平时多学习,多听,多看,多分析,多体会音乐的内涵。同时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至于如何打基础,这又是一个专门的课题了。我认为,有几个方面需要抓:1.正确的读谱,快的视奏能力;2.严格的节奏训练;3.科学的弹奏方法;4.良好的声音概念;5.大方的音乐表现;对有中等程度的学生,除了要掌握较科学的弹奏方法以外,还要多学习乐曲,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和理解力,不必弹太多的练习曲,技术可以通过基本练习和乐曲来学习。对入学时不同程度的学生,评定他们的成绩时应该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打分,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评比所有的学生,这样可以避免乱拔程度的现象发生。入学时,可将学生分为几个级别。这才比较科学,让学生能够健康的学习知识。
留言
好文章,支持,具有方向指导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