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米开朗基利国际音乐节见闻
2009年11月19日至29日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米开朗基利国际钢琴音乐节。这是在首都音乐生活中一件盛事。 意大利米开朗基利国际钢琴音乐节历史悠久,创办于1964年, 迄今已成功举办46届,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钢琴音乐盛会。此次来北京举办音乐节是与中国广播艺术团联合主办,目的是为促进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米开朗基利(1920-1995)是20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他在演奏上是完美主义者,1960年后热心于钢琴教学,用他的音乐理念培养青年钢琴家,其中包括波利尼和阿格里奇。
本次钢琴音乐节邀请了九位钢琴家, 其中有五位意大利的, 两位俄罗斯的, 一位法国的和一位原南斯拉夫的,都是一些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每人都有不同的特点,曲目丰富多样,给我们大饱耳福。九场音乐会有五场是钢琴独奏会, 四场是跟乐队合奏的协奏曲。 音乐节的主题叫《从肖邦到拉赫玛尼诺夫》,突出了浪漫主义风格。五位意大利钢琴家都是在意大利的音乐学院毕业的。这引起我很大的兴趣,因为我知道意大利的钢琴学派有悠久的传统。
第一场开幕式音乐会的指挥是皮尔卡罗•奥利丘 (Pier Carlo Orizio)钢琴家恩里科•巴切 (Enrico Pace)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家毕业于意大利伊莫拉音乐学院。除钢琴外,他还同时学习作曲和指挥。1989年他在荷兰的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得了金奖。他加演的时候弹了一首李斯特的作品, 八度技术辉煌, 轰动全场。
第二场音乐会是法籍美国钢琴家佛朗斯瓦•乔尔•希奥里尔(Francoise-Joel Thiollier)的钢琴独奏会。他是神童,5岁就在纽约开了首场音乐会。少年时代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岁即获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硕士学位。他的演奏特点与众不同。 他技术辉煌, 弹琴轻松愉快,曲目中有一部份是19世纪流行于欧洲音乐舞台上的改编曲, 例如李斯特用肖邦的曲调写的《少女的祈祷》, 肖邦用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的曲调改编的变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拿肖邦的曲调写的变奏曲。 在19世纪有一种玄技派的钢琴家喜欢演奏这类曲子, 以显示自己的技巧,现在很少听到这些乐曲。 这次钢琴家又把我们带到19世纪去了。
第三场音乐会的钢琴家是马乌罗•背尔托利(Mauro Bertoli),意大利钢琴家,毕业于米兰和罗马音乐学院, 多次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获奖,现在已是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青年钢琴家。他的演奏节目很正统: 从贝多芬奏鸣曲, 门德尔松, 布拉姆斯, 舒曼, 到格拉纳多斯和李斯特。 他的演奏严谨,乐感, 技巧干净准确。
第四场音乐会也是独奏会。 钢琴家是意大利的皮耶罗•德•玛利亚(Pietro•De•Maria)。他毕业于威尼斯音乐学院和日内瓦音乐学院名师玛利亚•帝博在班上。这场独奏会的曲目全部都是肖邦的作品:两首夜曲,作品27,第二奏鸣曲,四首叙事曲及一首波兰舞曲。他的演奏特点是既抒情又激情,但我更喜欢听他的抒情乐段,技术性的片段他容易太激动而失去平衡。但肖邦的作品究竟还是很难演奏的,容易有争议。他的两首加演曲,一首斯卡拉蒂奏鸣曲和李斯特的”钟” 反而弹得更精致和漂亮,显示了自己的光彩。
第五场音乐会, 俄罗斯钢琴家波利斯•别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是世界上闻名的钢琴家。他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1990年获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金奖。这是一位演奏实力很强、技术辉煌,弹琴像玩一样的钢琴家。可惜那天他的曲目临时有变动,他只演奏了四首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 两首肖邦练习曲和三首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没有演奏原定的拉也玛尼诺夫第三协奏曲, 让观众有些失望。
第六场音乐会, 钢琴家科尔罗•瓜依多利(Carlo Guaitoli)也是一位意大利钢琴家, 毕业于维罗纳音乐学院,又在罗马和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学院进修过。现任教于意大利特尔你音乐学院和在佛罗伦萨的纽约大学。他获过许多国际比赛的奖, 包括布左尼和鲁宾斯坦国际比赛。从他所选择的节目单可以看出, 他是一位重音乐表现的音乐家。 他先弹了四首舒伯特即兴曲作品90, 然后又弹了一组李斯特改编的舒伯特艺术歌曲;他还演奏了门德尔松的庄严变奏曲和李斯特的两首十四行诗。 都是一些内容比较深刻, 感情细腻的作品。他是一位严肃的音乐家。
第七场音乐会可以说是音乐节的高潮。 俄国钢琴家奥尔加•科恩(Olga Kern)十年前在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时来过中国,四年前她在美国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得了金奖。 现在她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她的独奏会用朴素的舒曼《童年情景》开始, 弹得很精致。随后就是一套高难度的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两套。她那精湛的技艺和完美的表现力令全场观众赞叹不已。下半场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奏鸣曲。演奏她本国音乐语言的作品让人听来格外有说服力。 最后的压台戏是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她用了拉赫玛尼诺夫写的华彩段,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精彩的表演, 观众是不会放过她的。 在观众再三的要求下,她又加演了三首小曲,充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才华。
第八场音乐会是钢琴和民族乐团合作的音乐会,体现国际音乐节表达中意友好主题的重点音乐会,由广播民族乐团和意大利女钢琴家恩丽卡•切卡莱丽 (Enrica Ciccarelli)合奏《黄河》协奏曲。民族乐团还演奏了中国现代作曲家的作品:龙年新世界(关乃忠曲), 笛子协奏曲 《陌上花开》(郝维亚曲), 民族交响组曲《四季》(刘长远曲)。令我感动的是意大利钢琴家如此认真和热心地学习一首中国协奏曲。 她告诉我,她练习了半年, 而且非常喜欢这首曲子。乐队只合了两次,因为在音乐会之前她给我们的学生上了四天大师班课。我深深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她从威尔第音乐学院毕业后参加了很多音乐节,听了许多大师的课,到处取经和演出。她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 是米兰国际音乐会经济公司的艺术总监。 20年来, 她致力于发掘具有艺术天才的青年音乐家, 并向世界级的音乐殿堂输送音乐人才,其中包括布宁, 基辛, 郎朗等世界顶尖青年音乐家。
第九场音乐会是闭幕式。有意大利指挥家Pier Carlo Orizio指挥广播电影交响乐团, 钢琴家是亚历山大•马扎尔 (Alexander Madzar)。他出生于贝尔格拉德。 1996年他在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获奖时被认为是最有想象力的钢琴家。他现在是比利时皇家佛兰芒音乐学院的教授。 他演奏的格里格钢琴协奏曲充分地体现了他的音乐修养和完美的技巧, 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的享受。
我参加了米开朗基利音乐节的全过程如同出国留学,了解国际上音乐界的情况,开阔了眼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还体会到,要成为一名成功的钢琴演奏家之不容易, 即使年轻时候在国际钢琴比赛中得过奖, 还得不断地在演奏上下功夫才能永葆艺术青春。
留言
非常感谢周老师文章介绍,很多信息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