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演奏与教学之发展与展望
中国自从有钢琴的演奏专业和教学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 确切地讲, 如果从1927年中国有了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萧友梅博士创办的上海音专---算起,才75年,与欧洲300年的历史相比真是短得可怜。 但是令人高兴的是, 钢琴这个性能极为丰富的乐器现在已在中国生根开花, 而且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 少年儿童爱学的乐器了。
最初是一些从欧洲来到中国演出和避难的俄国和犹太音乐家培养了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如丁善德, 吴乐懿, 范继森, 李翠贞,易开基,张隽偉等, 而这些中国钢琴教师和最早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教师, 杨嘉仁, 李嘉禄, 洪士桂等奉献了其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了第二代中国钢琴家, 朱工一, 周广仁,李其芳, 朱雅芬, 洪腾, 李民鐸,周銘孙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加紧培养钢琴人材,在老教师们的带动下,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一支庞大的钢琴师资队伍很快成长起来了, 他们成为全国各音乐院校的骨干力量。但我们不能不承认, 我们的底子薄,对丰富的钢琴文献掌握不多, 在教学上也缺乏经验,因此在解放初期困难重重, 大家都边干边学, 在干中学。
建国50年来,可以说是我国的钢琴教学从初级走向高级的一个发展过程, 是对钢琴演奏艺术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对钢琴弹奏方法从传统方法到现代方法的转变过程。首先是1955年以来, 国家一方面聘请了苏联专家到中央音乐学院来传授整套办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经验, 另一方面又派遣留学生去苏联和东欧国家系统地学习。此举动对国内的钢琴教学起了根本性的改造作用。在钢琴的弹奏方法方面我们开始接触到俄罗斯钢琴学派擅长的重量弹奏法。这对当时片面地强调用手指弹琴的方法是一次冲击, 而对钢琴的声音概念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联专家的教学对我国的钢琴教师起了具体的示范作用。他们在短短的几年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奏家, 他们多次参加国际钢琴比赛,为国争了光,如顾圣婴,刘诗昆, 殷承宗, 李名强等。与此同时他们还培养了一支钢琴教学队伍。当时, 所有钢琴教师都认真地听苏联专家的课,并接受专家的指导,学期末还参加汇报演出, 系主任和教授也不例外。通过塔图良和克拉夫琴科两位专家几年的辛勤工作,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学起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中国钢琴事业有深远影响。
到了60年代,我们和国际上断绝了联系,进入了自力更生的年代。许多教师通过自己的演奏和教学实践刻苦地钻研,探索先进的钢琴弹奏法,研究如何放松, 如何利用自然重量弹琴, 如何在钢琴上歌唱,如何表现音乐,如何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等。大家集思广益, 发挥集体力量,相互学习,人人都在改造自己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钢琴教学开始取得明显的成绩。 中国的钢琴教师朱工一,洪士桂首先培养了国际比赛获奖者鲍蕙荞,李其。到了70年代,“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朱工一先生班上诸大明,李其芳班上韦丹文,80年代,潘一鸣班上潘询都前后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与此同时,上海音乐学院吴乐懿先生班上有秦莹明,青年教师洪腾, 肖銘,范大雷班上也培养出国际比赛获奖者:李坚, 杜宁武和孔祥东。 这标志着我国钢琴师资队伍的成熟。
80年代后, 改革开放以来, 国际交往频繁了, 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加强了, 音像资料多了,给中国带来新的信息和动力。 教师们有机会出国观摩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在国际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思路更开阔了。 全国许多音乐院校都培养出了优秀的音乐人才,特别在青少年中涌现出许多音乐天才, 他们在欧美国家和亚洲的国际钢琴比赛中为国争了光,如郎朗,王洵,缪宁博,逄勃,吴牧野,吴迪,左章,陈萨, 吴弛,李云迪, 王笑寒,居觐等。这说明, 中国的专业钢琴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是我国老、中、青三代钢琴教师50年来共同奋斗的结果。
随着钢琴专业水平的提高,近十多年来,钢琴在祖国各地也普及开了。如雨后春笋, 普及速度之快是出乎意料的。 钢琴普及的气势把更多的音乐工作者,乃至非音乐工作者都卷入到钢琴教学队伍中来了。钢琴普及虽是好事, 却带来了新问题, 因为师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跟不上社会的需要。钢琴考级活动开展以来,对社会上的业余钢琴教学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但普遍出现了拔程度的现象,使钢琴教学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受到破坏,良好的考级愿望被功利主义思想和经济效益牵着鼻子走了。
回顾中央音乐学院50年来走过的艰苦奋斗的历程,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没有辜负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和期望, 我们现在已具有一支比较成熟的教师队伍, 而且我们的教学在国际上得到了承认, 我国钢琴演奏和教学的路子比起50年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有些忧虑。 老教授们都陆续退休了,年青一代想出国留学, 建立一支新的、高水平的、具有现代知识和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已刻不容缓了。 21世纪的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及附中钢琴学科可以而且应该办得比前50年更好。能否办成世界一流水平, 除了领导得力以外,关键在教师的水平。老教师们对其多年来参予建设的学校是深有感情的。 我们希望年青一代教师发扬我院的优良传统, 并有所创新和发挥。
作为个人的经验教训, 我也愿和我们的接班人共勉。
(一) 活到老学到老, 知识和学问是无止境的。 我们没有老本可吃,我们本来底子就薄。我感到, 我们现在又面临类似50年前的处境, 当然现在的起点高得多, 基础好得多,困难也少得多。 但是时代在前进, 科学和艺术都在发展,我们的知识需要更新, 因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现在不少兄弟院教都采取请外国专家的办法来提高本校的教学水平, 并已初见成效。 中央音乐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经常有外国钢琴家送上门来讲学, 可是听课的教师并不多,大家的求知欲远远不如我们当年。难道大家真的不需要提高了吗?中央音乐学院绝对不能满足于现状。后来者居上的危险并非不存在,特别在现在竞争的年代里。
(二) 搞表演艺术不能脱离艺术实践。 要坚持练琴。 只有自己体会到的东西, 才能抓得准、教得好。 我们这一代人, 从1956年到1976年不得不间断20年艺术实践。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这是非常痛心的教训。近几年的毕业生中, 有不少人活跃在舞台上开音乐会。 希望他们坚持不懈。可是有些青年教师教太多私人学生, 占据他们许多宝贵的时间。 我劝他们不要把时间都卖掉, 因为他们肩负着重任,作学问更需要时间。
(三) 教书育人, 身教胜过言教, 教师的榜样作用威力无穷。有许多老学生
反映, 他们从老教师那里不仅学到如何弹琴, 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
作人和如何对待工作和事业。这是对教师最高的评价。现在有些青年
教师不太注意自己的行为, 也许他认为这是小节,把琴教好就可以了。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因为实际上, 他的教学效果还是受影响。
(四)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这是很高的教学艺术。当教师比自己弹琴要难, 因为你不仅自己要会, 还要把别人教会, 而学生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当教师, 不但要有学问、有修养, 还要有涵养、有耐心。 这并不那么容易。教师还要有科学的头脑, 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还应懂点心理学, 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正是由于我们的任务是如此艰巨, 因此我们要学习一辈子, 学无止境。
留言
责任!!这是周先生给我最大的感触!这是高度升华的思想和人格,是作为琴童家长无穷的榜样力量。祝周先生长命百岁,艺术生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