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琴教学
有关钢琴教学的论著在钢琴艺术史三百多年的流程中已有许多记载。 许多名师和钢琴演奏家都写下了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演奏的心得体会,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我常感到遗憾的是对前人的著作学习不够, 否则也许可少走一些弯路。人的知识不外乎两个来源: 一, 书本知识(他人的实践经验), 二,本人实践。
书本知识是间接的学问, 而本人实践是直接的体会, 因此印象较深。 但如果只靠自己的实践所取得的经验就太局限了, 因为本人所能接触到的范围究竟有限。 我们搞表演艺术的人往往喜欢靠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 但容易陷到经验主义的泥潭里去。 例如,我是怎样学的, 我就怎样教; 我过去怎样教, 我现在还那样教; 钢琴入门都从拜厄开始, 用拜厄入门没有错, 等等。自己熟悉的, 教起来顺手。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这样教?” 时代在前进, 一切事物都在发展, 全世界范围内钢琴演奏与教学都在进步, 试问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 我们自己的经验够用吗?究竟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又有所创新?
中国近百年钢琴艺术的历史与欧洲三百多年的历史相比真是太短了, 但应该看到, 我们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而且钢琴现在全国范围内已相当普及了。回顾历史, 总结经验教训, 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正规的音乐专业教育, 如果从肖友梅先生用德国音乐学院的模式于1927年创办的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算起才80年的历史。作为中国第二代钢琴家, 我经历了中国钢琴教学创业时期的全过程, 颇有感触。因此我这本小册子, 并不想对钢琴教学拿出什么高见来, 而更多是一种反思, 供后人借鉴和参考。
古人云, 时势造英雄。 那些有远见、有雄心壮志的伟人, 他们做出了辉煌的业绩, 推动着历史前进。 但谁也逃脱不了历史的局限性。人们的思想都有一个认识过程, 人们在当时往往看不清楚正确与否, 而处于一种盲目地跟从状态。回过头来才觉悟, 因此不免会走弯路。这是普遍规律。钢琴演奏和教学的历史中,前人所走过来的道路也是如此。从历史上看, 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是走在钢琴教学之前。 先出现一些作品和演奏家, 然后才有教师们来研究怎能弹好这些作品和培养出演奏家来。 于是他们就编写一些教程和练习曲并写一些有关教学方法的论著。 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伟大的钢琴演奏家—教师, 如Leschetitzky, Liszt, Anton Rubinstein 等, 他们通过自己的演奏和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推动了整个钢琴艺术的发展。他们的徒子徒孙们传授着他们对音乐的理念, 至今仍在起作用。 但有些大师自己虽演奏得超人, 却并不一定说得清楚他们是怎样弹的, 甚至像Leschetitzky那样的大师还会去推从一些当时发明的、不科学的训练手指独立性的机械。 也有一些钢琴教育家, 如Czerny, 为了培养能够演奏像贝多芬作品那样高难度技巧的钢琴家编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 也许他认为, 只要多弹各种练习曲就能解决一切技术问题。但也有一些非钢琴家的科学家, 如Breithaupt, 他就试图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研究钢琴弹奏方法的科学性, 来解决众多钢琴家由于弹奏方法紧张而造成的职业病, 探讨一种更加科学的弹奏方法。可见在19世纪许多学钢琴的人的弹奏方法仍停留在18世纪的“机械的手指学派”的老路子上。 到了20世纪, 钢琴家Arrau, 提出, “如果我是音乐学院院长的话, 我要把心理学作为主课”, 说明成功的钢琴演奏不仅仅是演奏技能问题, 心理状态也起作用。 总而言之, 钢琴教学在欧洲三百多年的历程中走过一条不断地探索、曲折的道路,逐渐才找到一种较为科学, 符合自然规律的弹奏方法和教学理念。而现在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这段历史呢? 我认为,学习历史非常重要, 前人之教训, 后人为借。 我们现在应该用批判地吸收的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不要再走老路、弯路, 而要把钢琴教学的起点放在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科学的基础之上。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中国所走过来的道路吧。 钢琴这个乐器和西洋音乐传入中国最初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些传教士。 但作为专业的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在20世纪初来中国演出并后来留在中国避难的俄罗斯和犹太音乐家。这些音乐家的水平是很高的。 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是他们培养了中国第一代音乐家,钢琴家, 他们通过演奏和教学传播了西洋音乐。这些音乐家们采用的是德国和俄国的传统的钢琴教学方法。 但由于这些音乐家在中国逗留的时间仅仅是二、三十年, 因此1950年以后, 中国的音乐教育基本上是靠我们自己的钢琴老师。除了个别到国外去留学进修归来的教师, 大部分教师都是国内培养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钢琴演奏和教学的基础之薄弱。一直到了1955年, 文化部为中央音乐学院请来了一批苏联专家,我们效仿苏联的音乐教育体系,学习了他们的钢琴教学方法并扩大了钢琴教材的范围。向苏联学习的过程, 对我国的钢琴教学起到了全面的变化。在弹奏方法方面最大的收获可以说是初次接触到重量弹奏法, 在声音概念方面体会到歌唱性的声音效果。当时苏联专家对我们的意见是说我们的声音太硬,弹奏时敲击性太大。专家的教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使我们看到, 在高水平的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突飞猛进的进步。 仅两三年的教导, 我国的青年钢琴家们纷纷地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可惜好景不长, 中苏关系破裂, 专家们都回国了。 剩下是我们20年的自力更生, 发奋图强, 探索钢琴教学的路子, 直至1980年以后改革开放的时代。
20年的自力更生, 尽管经受了风风雨雨的艰难挫折, 在几代钢琴老师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的钢琴事业仍然有了很大的发展,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教学水平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钢琴人才。改革开放以来,老师们从各方面吸收了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 教学上又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自从钢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及, 业余钢琴教育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教师缺乏, 教学观点环乱, 许多老师不明确该用什么教材和怎样教才不误人子弟。所以,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明确一些基本教学观点成为极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